偶尔因为做善事而受到牵累,就不想再做善事了,这就像因为吃饭噎着了就决定再也不吃饭了一样;明明知道自己有过错应当改正,却隐瞒自己的过错,就如同患了病却不愿意承认,不想医治一样。
【评析】
在中国伦理文化之中,有着太多的否定式限制,根本原因在中国古人的人性观念。虽然相信人性本善,皆具有自然良知,但后天遮蔽了人的良知,常会陷于不良的境地,故又对人性放纵十分小心。于是,在社会礼法的规定性之中便多了种种否定式限制。这一则先讲不能因噎废食,不能因为偶然因素而放弃对善的信仰。同样,也不能回避错误,特别是认识错误时,如同得了病却讳疾忌医一样。在这里,表面的限制实际上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,由此,人才能够保持在正确的道路上。
第一三九则
宾入幕中],皆沥胆披肝之士];客登座上],无焦头烂额之人]。
]宾入幕中:本指旧时进入幕府参与议事的人,后比喻极其亲近并可以信任的人。
]沥胆披肝:亦作“披肝沥胆”。比喻对人忠心耿耿,竭诚尽忠。沥,滴下。披,打开。
]客登座上:本指被引为上座的宾客,形容极其亲近的朋友。
]焦头烂额:本形容救火时烧焦额,灼伤头,后比喻处境十分狼狈、窘迫。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曲突徙薪亡恩泽,焦头烂额为上客。”
凡被自己视为亲近可信的人,必须是能对自己竭尽忠诚之士;能被自己当做密友的人,必定不能为狼狈窘迫之辈。
【评析】
明清下层读书人无法获取功名,以入幕为宾的方式谋生,成为幕宾,俗称师爷。幕主与幕宾之间既是上下级的雇佣关系,又是朋友关系。故这里讲虽为幕宾,也要尽心职守,尽力办事,又要与幕主情意相投,肝胆相照。同时,幕宾或掌钱粮,或掌刑诉,这样的身份自然少不了宾朋往来,因此,交友就要小心,要讲素质,讲身份,不要与不良图利的小人来往。这一则实际上是讲职守的,这里的职守不同于官员,但同样要有忠于职守的良好素质,披肝沥胆的交谊,还要不交小人。
第一四〇则
地无余利,人无余力,是种田两句要言];心不外弛,气不外浮,是读书两句真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