汤出自子姓商王朝建立者成汤甲骨文称之为唐、帝乙商汤之后以汤为
汤:出自子姓。商王朝建立者成汤,甲骨文称之为唐、帝乙,商汤之后,以汤为姓。
滕:出自姬姓,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克商以后,文王第十四子叔秀,受封于滕国(在今山东省滕县西南)。战国初年,滕国被越国所灭。不久复国,后又被宋国所灭。其后裔子孙以滕为姓。
殷:出自子姓。周武王灭商之后,殷商后裔以殷为姓。另外,殷水在颖川(今河南省许昌一带),居住附近的人以水名“殷”为姓。
罗:出自坛姓。周代有罗国,春秋时被楚国所灭。后裔子孙散居各地,国人以原国名“罗”为姓。另外,唐代西突厥可汗斛瑟罗入中国,其后以“斛瑟罗”为氏,后又改姓“罗”。南北朝时,北魏有代北复姓破多罗氏、叱罗氏,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,皆改为汉姓罗。
毕:出自姬姓。公元前十一世纪,武王克商后,周文王第十五子高,分封于毕邑(在今陕西省咸阳市北),世称毕公高,其后遂有毕姓。另外,南北朝时代北鲜卑族复姓有出连氏,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,改为汉姓毕。
郝:商王帝乙时,子期受封于郝乡(在今山西太原市附近),其后以邑名“郝”为姓。另外,唐代南方土蛮有郝、杨、刘三大姓。又,汉代乌桓有郝姓。
邬:春秋时晋国大夫食采于邬邑,其后裔子孙以邬为姓。另外,晋国司马弥牟为邬郡大夫。邬郡在今山西省介休县一带,其后以邬为姓。
安:东汉灵帝时,安息国(今伊朗东北部)太子安清,潜心专研佛学,来到京都洛阳定居,其后裔子孙以安为姓。另外,北魏时有代北鲜卑族复姓安迟氏,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,定居中原,改为汉姓安。另外,安姓为“昭武九姓”之一。
常:出自姬姓。公元前十一世纪,周武王分封其弟、文王之子康叔于卫国。后来,康叔又分封其子于常邑(在今山东省滕县东),其后裔子孙遂以常为姓。另外,春秋时楚国公族恒惠公之后有恒氏,北宋时,为避真宗皇帝赵恒的讳,改为常姓。
乐于时傅,皮卞齐康。
伍余元卜,顾孟平黄。
乐:出自子姓。宋戴公之子衎(kàn),字乐父。其后裔子孙以乐为姓。
于:出自姬姓。周武王第三子(一说第四子)受封于邘国,称为邘叔,其后去邑旁为于。另外,唐代淳于氏为避唐宪宗李纯之名讳(“淳”与“纯”同音),改为于姓。
时:出自周太史佚(yì)之后。其后以史为姓,世代为史官。另外,“昭武九姓”之一。又,阿史那氏,唐代开元年间改为时姓。
傅:商王武丁在傅岩(今山西省平陆县)发现了贤者说,因筑于傅岩,故称傅说,其后以地为姓。另外,皇帝后裔大由,周朝时受封于傅邑,因以为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