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自攻城以来,柴荣一直在城下督战,只不过刘仁赡没发现而已但
其实自攻城以来,柴荣一直在城下督战,只不过刘仁赡没发现而已。但有一次,刘仁赡发现城下有一个周军大人物坐在胡床上,指挥周军进攻。刘仁赡不认识这人是谁,但从周军对此人的恭敬态度以及装束来看,此人必是伞贩子柴荣。
刘仁赡抑制心中的狂喜,柴荣近在眼前,只要一箭射死敌酋,周军必退。
刘仁赡射术极好,“猿臂善射,发无不中”,射死柴荣不成问题。在柴荣身边的侍卫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,一支利箭就穿透了时空,直射柴荣。不过因为距离有些远,这支箭落在了柴荣所踞胡床的不远处。
柴荣看到了这支箭,只是冷笑。
而周朝大臣们则吓出了一身冷汗,劝柴荣立刻后撤,不要成为刘仁赡的箭靶子。柴荣望了一眼风云无恙的寿州城,冷笑道:“一箭射杀一天子,天下宁复有天子乎!”
这就是柴荣对刘仁赡的回答。也只有柴荣,才能做出这样霸气的回答。柴荣平生最不信邪,你越逞强,我越不怕你!刘仁赡我也不鸟你!
柴荣让侍卫把胡床往前搬,理由是近些,刘仁赡的箭可以够得着。弟兄们都吓坏了,但柴荣不再理睬他们,只是微笑着遥望着城头上的刘仁赡。
刘仁赡不客气,你自己寻死,我自然要成全你。刘仁赡再次搭箭,满月流星,一箭直射柴荣,但箭依然在胡床前几米落下尘埃。
柴荣笑了,刘仁赡则仰天长叹:此天意,吾不胜天。一把把弓扔在地上。
龙衮这样称赞柴荣这次不可思议的霸气:“以周世宗之神武确断,当矢石而不惧。予观自古帝王之达者一人而已。”
而龙衮是北宋人。
柴荣无恙,而刘仁赡也知道自己失去了最后一次自救的机会。其实只要刘仁赡向柴荣屈膝,以柴荣对刘仁赡的欣赏,刘仁赡可以得到任何他想得到的东西。但刘仁赡食李氏之禄,是绝不可能投降的。刘仁赡告诉部下,我今日有死而已,断不做屈膝将军。因为刘仁赡待部下如兄弟,所以刘仁赡选择杀身成仁,弟兄们也没二话,所以守城意志更加坚定,周军无论如何进攻,始终拿寿州城毫无办法。
数十万周军被阻于寿州城下,实际上是对南唐非常有利的,至少淮南其他州郡可保无恙,柴荣岂能容此!既然刘仁赡这颗硬核桃暂时啃不动,那就先去捏软柿子。围点打援,在机动战中消灭南唐精锐部队,最后再攻寿州。周军在异国作战,没有守土之责,机动性非常强,可以在部分作战区域形成多数对少数,若稍有不力,便进行战略收缩,但南唐军需要守土,灵活性远不如周军。
柴荣盯上了南唐国都金陵的江北门户——滁州。替柴荣攻取滁州的,是柴荣非常欣赏和喜爱的大将赵匡胤。赵匡胤虽然篡位备受历史争议,但赵匡胤的作战能力是毋庸置疑的。赵匡胤在涡口(今安徽怀远附近)大破南唐兵马都监何延锡,杀万余人,同时活捉了刘仁赡的侄子、天忠指挥使刘崇浦。本来要北上救援寿州的南唐军皇甫晖部与姚凤部被赵匡胤打怕了,退守清流关不敢北上。
赵匡胤急需打出名气,作战欲望非常强烈。他随后在滁州北的清流河前生擒皇甫晖和姚凤,轻松拿下滁州。
滁州的丢失,导致金陵在江北无险可守,迫使李璟把重兵布置在金陵附近,这样就减轻了围困寿州的周军所面临的军事压力。而李璟迫于湖南战事的压力,以及东南邻居吴越又在柴荣的调令下出兵,李璟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,派人来找柴荣求和。条件是奉柴荣为兄,向周朝献岁币。